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康复专栏

  • 六字诀在慢病康复中应用现状及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

    赵赫男;陈媛;李佳瑶;张军;孙洁;

    目的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六字诀在慢病康复中的应用现状、未来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主题词=六字诀+六字诀气功+六字诀呼吸操+呼吸操”为检索式,设置检索时间为2008年1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Embase数据库进行检索。通过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关键词、作者、发文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318篇,英文文献30篇。发文量前3位的机构分别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六字诀联合应用常用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后肺功能下降以及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结论 六字诀作为我国传统导引功法,具有极高的文化底蕴以及应用价值,未来应深入探索六字诀作用机制,不断完善六字诀处方制定标准,为该领域提供高质量的证据支持。

    2025年02期 v.23;No.125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5K]
  • 经颅磁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OCSP亚型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雷茵;顾琳;严琳;徐涵;张帆琪;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OCSP亚型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6例,按照OCSP临床分型标准分为TACI组17例、PACI组31例、POCI组33例、LACI组15例,对4组均进行低频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分析比较各亚型上肢FMA评分变化值评估临床疗效,上肢FMA评分变化值>4.6分为疗效显著,<4.6分为疗效不明显,比较患者病程、年龄、NIHSS评分、患侧静息运动阈值(RMT)等因素,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4组治疗后上肢FMA评分均升高,且POCI组治疗后上肢FMA评分高于TACI组(P<0.05)。基于FMA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定中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MCID),TACI组的上肢FMA评分变化值[2(0.5,5.5)]分<4.6分(P<0.05),POCI组的上肢FMA评分变化值(6.45±4.72)分>4.6分(P<0.05)。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POCI组的疗效显著率最高;NIHSS评分是影响前循环梗死(TACI组+PACI组)患者疗效的因素,病程、患侧RMT是影响后循环梗死患者疗效的因素(均P<0.05)。结论 低频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0CSP亚型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均有疗效,在POCI中发挥的作用最为显著,病程、患侧RMT是POCI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NIHSS评分是前循环梗死(TACI组+PACI组)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2025年02期 v.23;No.125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呼吸-吞咽协调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

    仇园园;吴东宇;赵琦;刘斌;朱文谦;董继革;

    目的 探究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呼吸-吞咽协调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8月医院收治的109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开展研究,以数字盲选法分为结合组55例与单用组54例。单用组选用呼吸-吞咽协调训练模式进行干预,结合组于呼吸-吞咽协调训练基础上加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对比两组吞咽功能、颏下肌群表面肌电水平、舌肌力和舌骨活动度。结果 干预4周后结合组吞咽功能评分较单用组更低(均P<0.05)。干预4周后结合组吞咽时限低于单用组,而平均波幅较单用组更高(均P<0.05)。干预4周后结合组舌肌力各项指标水平较单用组均更高(均P<0.05)。干预4周后结合组舌骨活动度较单用组均更大(均P<0.05)。结论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呼吸-吞咽协调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有显著促进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舌肌力与舌骨活动度。

    2025年02期 v.23;No.125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 肺功能康复锻炼在慢阻肺稳定期康复护理中的作用

    董卫彦;金娟;范迎迎;余诗艺;陈晨;

    目的 探讨肺功能康复锻炼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作用。方法 筛选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稳定期慢阻肺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呼吸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肺功能康复锻炼,包括让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6分钟步行试验、自我管理、记录康复日记、肺功能康复锻炼训练、实施气道廓清技术等。比较治疗前与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肺功能(FVC、FEV1、FEV1/FVC)、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_2),以及治疗前后疾病认知度、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2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PaO_2、PCO_2、疾病认知度、治疗依从性等维度的评分较对照组具有显著的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功能康复锻炼对处于慢阻肺稳定期的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增强患者肺功能,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依从性,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和生活质量。

    2025年02期 v.23;No.125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 虚拟现实同步电刺激呼吸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

    黄艳群;陈昱;何淼;彭定越;陈荟荷;张树锋;周玲;覃媛媛;吕渊;胡才友;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同步电刺激呼吸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住院或门诊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B组、C组),每组20例,所有入组对象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另外A组予常规呼吸训练、B组予电刺激呼吸训练(ER)、C组予虚拟现实同步电刺激呼吸训练(VR-ER)。比较3组进行9周共36次训练前后心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结果 干预后3组峰值摄氧量(PeakV0_2)、峰值功率(WR)、呼吸交换率(RER)、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l%)、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NT-proBNP、左室舒张末经(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以及3个组干预后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在呼吸峰值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R-ER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ER组次之;3组在PeakV0_2、WR、RER、FEVl%、FVC%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R-ER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ER组次之。结论 虚拟现实同步电刺激呼吸训练能改善CHF患者呼吸肌力量,同时在改善肺功能及运动耐力方面有积极影响。

    2025年02期 v.23;No.125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减重步行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文静;肖琴琴;吉艳云;胡康;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VR)技术联合减重步行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1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老年偏瘫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1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1)组为减重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反重力跑台步行训练;对照(2)组为虚拟现实(VR)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VR技术系统步行训练;联合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VR技术联合反重力跑台步行训练,5次/周,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使用Berg平衡量表和POMA平衡与步态量表评定,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进行分级。结果 3组治疗后对比治疗前,BBS、POMA评分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评分增加程度优于其余两组(P<0.05);3组治疗后对比治疗前,FAC分级均改善显著,联合组FAC分级改善显著程度优于另外两组对照组(P<0.05)。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可以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

    2025年02期 v.23;No.125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论著

  • Compound A9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谷氨酸诱导神经细胞铁死亡的研究

    朱良珍;唐强飞;王玮琦;周国庆;侯亚军;

    目的 探究谷氨酸是否可诱导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神经细胞铁死亡,以及Compound A9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谷氨酸组、模型+谷氨酸+Compound A9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48小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采用Elisa方法检测GSH和LDH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HNE和GPX4的表达量,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染色双染4-HNE与Neun,分别在第5天、7天和12天行足失误实验检测。结果 Compound A9减少SAH后谷氨酸导致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缺损、氧化损伤和脂质过氧化物累积。Compound A9通过增加GPX4表达来抑制SAH后谷氨酸诱导的铁死亡。结论 谷氨酸可诱导SAH后神经细胞铁死亡,Compound A9可通过增加GPX4的表达来抑制谷氨酸诱导的SAH后神经细胞铁死亡。

    2025年02期 v.23;No.125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 心肺康复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李宁虎;赵芳叶;吕维婷;唐北水;庞宏茜;庞国防;

    目的 探讨心肺康复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肢体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肺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康复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使用肺功能测试仪检测患者肺功能情况,检测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等。结果 康复治疗8周后2组患者FMA、MBI、FVC、FEV1、FEV1/FVC等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后2组患者MRS评分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常规肢体康复治疗联合心肺康复治疗能有效增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肺功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

    2025年02期 v.23;No.125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 两种盆底功能障碍模型的比较研究

    张梦桐;王少为;

    目的 探讨阴道扩张模型和阴道扩张联合卵巢切除模型两种盆底功能障碍(PFD)大鼠模型在模拟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底器官脱垂(POP)症状及相关组织学改变方面的差异,并评估其作为研究工具的适用性。方法 选取34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NC组)7只、阴道扩张模型组(VD组)15只和阴道扩张联合卵巢切除模型组(VOX组)15只。VD组通过阴道扩张模拟产伤,VOX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卵巢切除以模拟性激素减退。观察指标包括喷嚏实验、尿动力学检测、组织病理学染色和阴道单轴生物力学检测。检测时间点为阴道扩张术后第2周、4周和10周。结果 VD组和VOX组的喷嚏实验阳性率分别为60%和66.7%,均显著高于NC组(P<0.01),表明两种模型均成功诱导了SUI症状。VD组的腹压最大漏尿点压(ALPP)和最大膀胱容量(MBC)在术后2周显著降低,4周后逐渐恢复;VOX组的ALPP和MBC在术后2周、4周和10周均显著低于NC组(P<0.001),表明VOX模型的SUI症状持续时间更长。VD组和VOX组在术后2周均出现阴道和耻骨尾肌的组织结构损伤,但VD组在术后10周基本恢复,而VOX组的损伤更为严重且持续时间更长。VD组和VOX组的阴道组织最大拉伸距离显著增加(P<0.01),VOX组的最大拉伸强度显著低于NC组(P<0.05),表明VOX模型的组织力学性能改变更为显著。结论 阴道扩张模型适用于短期SUI研究,而阴道扩张联合卵巢切除模型更适合长期SUI和POP研究。两种模型在模拟PFD方面各有优缺点,研究者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构建方法。

    2025年02期 v.23;No.125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5K]
  • 共病老年人衰弱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郭盛丽;管春霞;袁薇;朱婷;陈晓容;陈红;

    目的 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共病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因素,为加强对衰弱的预防,帮助改善共病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共病老年人衰弱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9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研究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BMI、运动习惯为共病老年人衰弱的保护因素;年龄、独居、共病程度、心力衰竭、COPD、肿瘤、认知功能障碍为共病老年人衰弱的危险因素。结论 共病老年人衰弱的发生受社会人口学因素、临床因素及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可从干预不良因素出发,制定共病老年人衰弱防治策略,以减少衰弱的发生。本研究结论可能受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的限制,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2025年02期 v.23;No.125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 揿针疗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性便秘及血糖的影响

    何炼英;童露露;李建英;周琦浩;

    目的 观察揿针疗法对高龄2型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将70例高龄2型糖尿病性便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的通便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实施揿针疗法。通过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粪便性状评分(Bristol)、自主排便费力程度评分、每周自主排便次数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便秘干预总有效率及血糖值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粪便性状评分、慢性便秘严重度评分量表(CS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量表躯体不适、社会心理不适、担忧焦虑、满意度评分分别为(5.26±1.24)分、(6.83±1.12)分、(14.31±1.57)分、(5.49±1.09)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评分,对照组仅躯体不适评分[(8.97±1.22)分]和满意度评分[(8.94±1.26)分]较干预前下降,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干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43%,对照组为6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疗法在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性便秘患者便秘症状、生活质量、便秘干预总有效率及空腹血糖改善值均优于对照组,值得推广应用。

    2025年02期 v.23;No.125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 三焦点人工晶体在白内障术中一次性植入的疗效观察

    邵杰;柯峰;陆璐;胡强;周贵春;

    目的 本研究对比分析非球面人工晶体与三焦点人工晶体手术植入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评估三焦点人工晶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眼科接收的80例白内障患者。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均衡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在手术前,两组人工晶体的度数都严格依据SRKⅡ公式进行了精确计算,并在术后预设了0~-0.50D的屈光度预留。术后满3个月时,本研究利用iTrace波前像差仪对两组患者的眼内高阶像差进行测量,以评估手术效果,具体测量包括总高阶像差(tHOA)、总球差(TS)、总彗差(TC)以及总三叶草(TT)的均方根值(RMS)。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觉质量主观感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波前像差参数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为观察组术后BCVA更高(P<0.05),主观视觉满意度更高(P<0.05),眩光感、术后眼压异常、角膜水肿、后发性白内障及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且tHOA、TC、TS的RMS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TT的RMS值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三焦点人工晶体在白内障手术中展现出更好的视觉恢复效果,能有效减少术后高阶像差,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风险,是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一种优质选择。

    2025年02期 v.23;No.125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 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鞠惠;王湘云;刘玟秀;路翠伟;葛磊;

    目的 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后期开展患者自我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全面系统地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Embase数据库中有关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的观察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由2名研究者分别根据纳排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资料,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5篇文献,其中横断面研究23篇,纵向研究2篇,共有11290例脑卒中患者,涉及脑卒中自我管理影响因素30个。结果显示,年龄(OR=0.774,95%CI 0.560~1.069)、居住地(OR=0.879,95%CI 0.754~1.026)、主要照顾者(OR=0.501,95%CI 0.174~1.442)、文化程度(OR=0.404,95%CI 0.324~0.502)、婚姻状况(OR=0.673,95%CI 0.536~0.844)、家庭人均月收入(OR=0.236,95%CI 0.096~0.578)、自我效能感(OR=0.372,95%CI 0.243~0.569)、卒中知识水平(OR=0.317,95%CI 0.258~0.389)、社会支持(OR=0.532,95%CI 0.342~0.826)、日常活动能力(OR=0.413,95%CI 0.245~0.697)、合并其他疾病(OR=0.827,95%CI 0.783~0.875)是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应针对影响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制定干预策略,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025年02期 v.23;No.125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调查研究

  • 新型肥胖指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饮食习惯探讨

    王利娟;张晓慧;

    目的 探讨身体形态指数(ABSI)、体脂率(BFR)、身体圆度指数(BRI)、锥削指数(CI)和内脏脂肪指数(VAI)等新型人体测量的肥胖指标与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关联。方法 抽取重庆市某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2022年度数据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其血压、ABSI、BFR、BRI、CI、VAI等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指标间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与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本次调查的2965例高血压患者中男性1270例,占42.83%,平均年龄为(73.02±7.92)岁;女性1695例,占57.17%,平均年龄为(71.89±8.05)岁。男性组的平均年龄高于女性组年龄,均为高龄患者。两组患者在饮食习惯上都偏好荤素均衡。ABSI、CVAI、LAP、BRI和CI五个指标,女性的值高于男性。结论 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好身体肥胖指标能够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获得远期健康,为高血压防控提供思路。

    2025年02期 v.23;No.125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 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实习生对老年人态度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

    辛惠明;杨士来;陈月;黄素芬;陈伟玲;李荣清;吴嫩萍;

    目的 探讨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老保专业”)实习生对老年人态度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老保专业实习生240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老年人态度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评估量表收集和评估基线资料,在实习前1天(T0)、实习1个月后(T1)、实习3个月后(T2)、实习6个月后(T3)评估实习生对老年人态度水平,采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识别轨迹类别,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老保专业实习生对老年人态度变化轨迹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识别出积极态度-起伏波动组(20.0%)、积极态度-缓慢下降组(66.25%)、消极态度-持续上升组(13.75%)3个态度变化轨迹类别;一般自我效能感、家庭氛围、家庭经济是老保专业实习生对老年人态度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保专业实习生对老年人态度存在异质性,实习单位及院校可根据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针对性的给予干预和引导,重点关注一般自我效感能低、家庭氛围差、家庭经济困难的实习生。

    2025年02期 v.23;No.125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 某三甲医院近5年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及特征分析

    韩燕;李昌柳;吕渊;杨立新;张为;蒋彩;

    目的 回顾性研究近5年(2019—2023年)广西某三甲医院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及主要特征,为老年疾病防治及老龄健康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从医院的病案管理系统中提取2019—2023年老年住院患者的病案信息,根据ICD-10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对主要诊断进行系统分类,采用SPSS 26.0和Excel 2019软件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及转归情况,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的疾病构成及特征。结果 共纳入53659例老年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0694例,女性22965例,男女比例为1.34:1,各年度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60~79岁年龄段居多(比例为63.57%),年龄与病死率呈现正相关,各年龄组的病死率男性均高于女性。患者系统疾病的前三位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后遗症、脑梗死、肺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为老年患者的常见多发病。脑血管病后遗症、脑梗死、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治愈好转率较高;肺炎属于未愈率及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上升,患呼吸系统疾病比例呈增长态势。结论循环、呼吸、神经等系统疾病为老年患者常见多发系统疾病,疾病的特点与转归情况各有不同,且不同性别、年龄段的疾病构成及特征也存在差异,应循其特性,从预防、诊疗等多环节精准施策,提升老年多发病的防治能力。

    2025年02期 v.23;No.125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 慢性病老年患者移动医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明舒;顾宇曦;张常悦;杨红;张怡;张开利;

    目的 调查老年慢病患者对移动医疗的使用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使移动医疗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随机选取2023年2月至4月在徐州市三所医院和三所社区的慢性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慢性病老年患者移动医疗使用意愿评价量表调查患者对移动医疗的认知、使用积极性及使用情况。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慢性病老年患者对移动医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304人,其中有161人(53%)听说过移动医疗,仅118人(38.8%)使用过移动医疗。Logistic回归显示疾病管理方式的数量(95%Cl 1.044~2.386,P=0.030),绩效期望(95%Cl 1.129~1.578,P<0.001),努力期望(95%Cl 1.324~1.778,P<0.001)和感知风险(95%Cl 0.752~0.878,P<0.001)对移动医疗使用情况有显著影响。结论 疾病管理方式的数量、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和感知风险是慢性病老年患者是否使用过移动医疗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开发互联网移动医疗APP的过程中,需考虑个性化、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及使用成本等方面设计,发掘老年人需求,从优化APP各项服务、提高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认知和互联网操作能力、以家庭为核心的集中培训及以医护人员为主导的健康指导等多方面入手,提供专业化、多元化的移动医疗服务,并进行差异化宣传来提高慢性病老年患者对移动医疗的使用。

    2025年02期 v.23;No.125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 基于KAP模式的老年口腔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蔡小芳;刘隽;周通;王旭东;孙振军;

    目的 运用知-信-行(KAP)模式调查分析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现状,明确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需求,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年龄60岁以上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166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口腔健康知-信-行情况、口腔健康教育情况及需求。结果 性别、年龄、缺失真牙的颗数、佩戴义齿类型、关注口腔健康信息情况、口腔问题数量是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知-信-行状况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倾向于科普视频、电子读物和现场讲座的健康教育形式,更期待口腔护齿保健、牙齿种植修复等主题内容。结论 老年人对口腔保健持有积极态度,但知识与行为习惯亟待改善。关注口腔健康教育信息,但能够参与的口腔健康活动较少,口腔健康教育资源不足。这需要医疗机构、社区和社会力量联动,多样化形式传播口腔健康知识,多渠道引导老年人树立正向的口腔保健态度,多维度干预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

    2025年02期 v.23;No.125 8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 中晚期慢阻肺老年患者自我效能感与非正式照顾者负担的相关性研究

    董博;杜玲;霍焰;张崇;

    目的 探讨中晚期慢阻肺(COPD)老年患者呼吸症状管理的自我效能感与照顾者负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9月沈阳市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中晚期COPD患者及其照顾者各182例进行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状况问卷、COPD评估测试量表、COPD自我效能感量表、照顾者负担量表。结果 中晚期COPD老年患者呼吸症状自我效能感、CAT和非正式照顾者负担处于中等水平,非正式照顾者负担与患者的体力活动呈显著负相关(r=-0.446,P<0.01),与CAT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568,P<0.001)。患者的生活质量、体力活动及呼吸困难成为照顾者负担的重要预测因素。结论 中晚期COPD老年患者的家庭照顾负担较重,患者呼吸症状管理的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是照顾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护士应该准确评估患者在医院和家庭中的呼吸症状管理自我效能感;对于非正式照顾者应给予一定的专业帮助,以减轻他们的照顾负担。

    2025年02期 v.23;No.125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 机构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

    孙书琴;杨光启;何小飞;周夏青;李军;

    目的 探索机构养老护理员的核心胜任力现状并剖析其影响因素,分析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高校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贵州省938名机构养老护理员进行问卷调查。量表选用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评价问卷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 机构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分值为(118.46±14.22)分,社会支持得分为(43.48±9.03)分,核心胜任力与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呈正相关。性别、工作年限、毕业专业、社会支持及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维度得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构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处于中上水平,急需通过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和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培养高素质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全面提升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

    2025年02期 v.23;No.125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健康补偿信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郑雯;魏晨;

    目的 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健康补偿信念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T2DM合并MS老年患者16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健康补偿信念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T2DM合并MS患者健康补偿信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8份,有效回收率为98.75%。158例患者健康补偿信念量表总分为(48.22±3.69)分,各维度条目均分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压力(2.75±0.42)分、体重管理(2.64±0.47)分、物质使用(2.29±0.40)分、饮食或睡眠习惯(2.15±0.44)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T2DM合并MS患者健康补偿信念得分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关系(r=0.459,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是老年T2DM合并MS患者健康补偿信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T2DM合并MS患者健康补偿信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受到年龄、文化程度、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因素的影响,临床护理人员可通过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健康补偿信念水平。

    2025年02期 v.23;No.125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综述

  • 糖尿病性冻结肩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王俊;

    糖尿病可导致相关的肌肉骨骼并发症,其中冻结肩(Frozen shoulder, FS)是最常见的肩部并发症,糖尿病患者患冻结肩的可能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5倍,且具有起病隐匿、病程迁延、复发率高等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风险因素、健康教育等方面汇总分析既往研究文献信息,旨在为糖尿病性冻结肩的诊疗提供临床参考及理论依据。本研究表明在治疗该疾病时,应充分考虑病情的自然病史、相关并发症、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充分交流讨论,制定治疗策略,在稳定血糖的情况下,结合不同阶段病情及基础病变采取综合治疗方案。

    2025年02期 v.23;No.125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的研究进展

    胡鑫;李建娅;杜俊燕;杨磊;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阐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的研究进展。影响因素涵盖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跌倒史、糖尿病相关指标、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综合干预措施包括优化血糖管理、营养支持(如补充蛋白质与维生素D)、个体化运动方案(包含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以及改善生活方式等。深入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并实施有效的综合干预策略,有助于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为临床实践与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与完善,从而更好地应对这一复杂且严峻的健康挑战。

    2025年02期 v.23;No.125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 中医外治法在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恢复中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吴小麦;曹娟;徐倩丽;韩启宣;马蕾;庄玲玲;

    手术是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术后存在手术创口大、疼痛剧烈、创面分泌物多等问题,致使伤口愈合周期延长、愈合困难,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中医外治法如中药外敷、中药熏洗、挂线疗法和艾灸在预防肛瘘术后创面感染、缓解肛门疼痛和促进创面愈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检索近年来关于中医特色疗法在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中医外治法在肛瘘术后治疗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医外治法在复杂性肛瘘术后的临床应用。

    2025年02期 v.23;No.125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 代谢综合征合并脑小血管病相关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周汝君;郑梅红;李燕清;叶玲;黄敏学;尹莲花;

    代谢综合征(MS)、脑小血管病(CSVD)及睡眠障碍三者常合并出现,此前研究多局限于单个疾病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MS合并CSV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而睡眠障碍患者的MS和CSVD风险亦明显增加,三者关系密切且发病机制存在部分重叠。本文综述了MS、CSVD以及睡眠障碍发病的共同机制,分析了睡眠障碍的成因,发现MS与CSVD的共同机制涉及胰岛素抵抗、脂肪酸代谢障碍、氧化应激与慢性炎症;MS与睡眠障碍共同机制涉及胰岛素抵抗、肥胖、氧化应激及代谢紊乱;CSVD与睡眠障碍的循环机制涉及神经功能紊乱、慢性脑缺血和低灌注。MS影响睡眠障碍可分为呼吸性问题与非呼吸性问题,其中呼吸性问题主要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CSVD影响睡眠障碍主要与脑低灌注致脑组织受损及体液调节因素相关。三者互为危险因素,可加速各自的发展进程,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早期评估与及时干预有助于打破这一恶性循环。

    2025年02期 v.23;No.125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挑战性行为的研究进展

    王苏嘉;董晓红;穆云婧;

    挑战性行为作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躁动、徘徊、攻击和尖叫等躯体、语言方面的破坏性行为,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生活质量,深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挑战性行为的病因及干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挑战性行为的概念、影响因素、评估工具以及干预方法,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挑战性行为的干预研究中,社会心理疗法与功能性行为评估较为常见,且干预效果较好。发现有效的干预还需要照顾者对患者病情有准确的认知与评估,关注患者的行为与心理,能调节自身情绪。除此之外,患者生活环境的管理、多学科团队护理、对照顾者进行失能失智护理培训、缓解照顾者的压力、减轻照顾者心理负担等也可作为干预方式实施。目前国外开展相关研究多,国内尚不足。因此,本文总结已有文献信息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挑战性行为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2025年02期 v.23;No.125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 肘管综合征疾病护理研究进展

    陈钊;郭江云;林燕云;

    肘管综合征(Cubital Tunnel Syndrome, CuTS)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压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尺神经在肘部的压迫和牵拉,发病因素多样,包括急性损伤、慢性劳损、骨关节疾病以及发育异常等。随着疾病的进展,尺神经的压迫可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CuTS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重点讨论了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如术后康复、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及中医护理等。针对CuTS的护理,结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神经滑动训练、物理治疗及早期功能恢复,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远程医疗和个性化护理的结合可能会成为CuTS治疗的新方向,帮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025年02期 v.23;No.125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 急性心源性脑梗死相关实验室指标临床价值的研究

    陈安平;

    心源性脑梗死(CE)具有高复发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正确实施二级预防策略对于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复发、致残及死亡等风险至关重要。心源性脑梗死和非心源性脑梗死在治疗方法和二级预防策略上存在差异,CE主要依赖抗凝治疗,而非心源性脑梗死则侧重于抗血小板聚集,早期准确地识别CE,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临床上可应用心肌肌钙蛋白I(cTnI)、B型脑利钠肽(BNP)、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单体(FM)、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实验室指标帮助辨识CE。本文主要针对这些检验评估指标的临床价值研究进展阐述,以帮助临床医师合理应用其早期辨识CE发生风险,并制定正确的诊疗方案。

    2025年02期 v.23;No.125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经验交流

  • 基于阳结阴亏理论运用散结育阴法论治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

    谷深;吴中朝;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因不同病理生理机制所致、具有多样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istal symmetric polyneuropathy, DSPN)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常见类型,因其隐匿性、轻症性的特点,容易被患者忽视。DSPN发展到中后期,可出现多发血管病变和皮肤溃疡、坏疽等病变,预后较差。艾灸治疗以其稳定的温通、活血效果,对末梢循环及神经障碍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笔者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传承工作站跟随吴中朝教授学习期间,总结了基于阳结阴亏理论运用温阳散结育阴法艾灸三阳络穴、阳交穴组论治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经验,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四肢末端疼痛、麻木、肌肉萎缩、皮肤甲错等运动、感觉损伤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效果持久,不易复发。

    2025年02期 v.23;No.125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 龚丽娟教授论脾约和老年人便秘治疗

    薛钧;

    本文从龚丽娟教授一张临床验方入手,对龚教授临床辨治个案和医论医话作整理分析,依据中医经典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合理推导和补全其辨治老年人便秘的理法方药体系。本研究认为该方以小建中汤加麻仁补中健脾治脾弱,以泻黄散泻胃热治胃强,合方用于胃强脾弱的脾约证,是治疗以小便数、大便硬、十日不大便无所苦为特征的老年人便秘的专方。

    2025年02期 v.23;No.125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个案报道

  • 1例老年危重症患者由多学科团队实施超声引导经腋静脉行隧道式PICC置管的经验分析

    耿梅;陈鹏;滕珊;

    危重症患者因病情复杂、血管条件差,静脉通路建立困难。本文总结1例老年危重症患者由多学科团队联合实施超声引导经腋静脉行隧道式PICC置管的经验。MDT团队由血管外科、放射科和超声科相关人员组成,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与血管状况,在超声实时精准引导下,明确腋静脉位置、走行及毗邻关系。术中成功经腋静脉建立隧道式PICC置管,过程顺利,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密切随访,患者导管留置期间无感染、堵塞与移位,静脉治疗得到有效保障。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彰显多学科协作优势,为危重症患者静脉通路建立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方案,对提升危重症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2期 v.23;No.125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 1例镜面右位心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的护理体会

    陆沁怡;赵亚芬;候建红;金学勤;

    右位心是一种先天性心脏位置异常,较为罕见。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症,多发于老年人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对于出现症状的CSDH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案。但鉴于患者年龄普遍较大,术后管理可能因多种并发症而复杂化,且复发性出血的风险亦有所增加。本例患者为全镜面右位心,全内脏反位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在护理时以下为关键点:首先,对于右位心的临床监测,需特别注意心电图电极的放置,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其次,术后应加强头部引流管的护理和体位管理,以促进脑组织的复位和降低颅内压;此外需动态监测患者的头痛状况,警惕因疼痛引发的谵妄;强化对患者腹胀和便秘的管理,以预防因用力排便而引发的脑疝。最后,鼓励患者术后进行早期活动,以加速康复进程。通过实施精细化的护理措施,患者得以良好恢复并顺利出院。

    2025年02期 v.23;No.125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9K]

护理

  • 择时耳部刮痧联合艾灸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观察

    梅馨怡;陆小娇;陆丽荣;黄深;陈文辉;林燕燕;何锦玉;杨颖珍;覃珊媚;管慧娴;

    目的 探讨择时耳部刮痧联合艾灸对老年功能性便秘(阳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纳入本院2023年6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72例功能性便秘(阳虚型)老年患者,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试验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便秘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巳时耳部刮痧联合艾灸干预,疗程同对照组;分别于入组当天及干预2周后评价患者便秘症状、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2周后试验组的便秘症状自评量表(PAC-SYM中文版)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便秘生活质量量表(PAC-QOL中文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择时耳部刮痧联合艾灸可有效减轻老年功能性便秘(阳虚型)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且临床效果优于常规便秘护理。

    2025年02期 v.23;No.125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Ⅰ期运动康复的循证护理实践

    张重阳;周文静;夏银烃;卫艺伟;

    目的 检索、总结重症心力衰竭患者Ⅰ期运动康复的证据,确定审查指标,实施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证据总结、基线审查、分析临床情景下证据应用的促进及障碍因素,形成符合本科室的Ⅰ期运动康复循证实践方案,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得分、护士质量审查指标执行率和护士运动康复知识水平得分。结果 2组患者早期运动康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得分提高(P<0.05),10项审查指标执行率和护士运动康复知识水平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结论 将基于证据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Ⅰ期运动康复方案应用于临床,可有效提高患者得日常生活能力,推进护士专业知识的提升及提高护士的循证依从性。

    2025年02期 v.23;No.125 16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 下载本期数据